奇奇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镇军将军》

奇奇看书网(77kshu.cc)

首页 >> 镇军将军 () >> 第一百三十三章 武备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cc/19959/

第一百三十三章 武备(2/2)

蒙古乌审旗沙漠的乌审马,体质干燥,体格小,善于在沙漠中驰骋。

4、产自额尔古纳的三河(根河、得尔布尔河和哈布尔河)地区的三河马,早年,俄国人曾携带后贝加尔马及其改良马在额尔古纳河畔放牧或定居,后来,沙俄修筑中东铁路(现在的滨州铁路)时,又带来一定数量的后贝加尔马。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部分后贝加尔的哥萨克人,又带来了相当数量的马匹。进一步杂交改良后。据说,最多时有14种血统。三河马外形较蒙古马高大,毛色主要为骝毛和粟毛,力速兼备,持久力好,脚步轻快,三河马属于兼用型,部分马匹偏乘或偏挽。

5、巴里坤马,在严寒缺草的季节,无棚圈,不补饲,气温达-40度,在雪深30~40cm条件下仍能刨雪采食。

6、大通马适合骑乘,特别善于在高原上长程骑乘。

这些马大都是产于高寒地区,可终年放牧,耐粗放饲养管理,能适应较恶劣环境条件,耐劳持久,抗病力强。

最后通过买卖,收集,在辖区和周边部落中收集了三河马2万余匹,其中繁殖母马7千余匹,马驹3千余匹。

乌珠穆沁马、乌审马各四百余匹,百岔铁蹄马两千匹,这还都是用枪支换回来的。还好,车臣汗部辖内有嘎勒希地区的骏马(奔跑型良**)四千多匹。巴里坤马、大通马也弄到了千匹。

骏马,在蒙古部落中可是硬通货啊!

由于骏马的数量严重短缺,只能暂且人手一匹,而骑兵的马除负载鞍具和武装的骑手外,还要驮载备用服装、野营用具和饲马用具,战时还要驮载随军的粮秣和战利品。据统计在欧洲各**队和各类骑兵中,马匹在行军时的总载重量在950一300磅之间;这个重量比一般民用马匹的载重量要大得多。所以马匹过重的负荷是—切骑兵的最大弱点。但在蒙古最不缺的就是马,除了骏马还有大量的劣马可供选用,于是一名骑士除了一匹骏马外又可以分到一至两匹普通蒙古马,以做备乘马和负重马。

马匹的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接下来那就是武器的问题了。

骑兵通常分为两大类:重骑兵和轻骑兵。

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马匹的不同。

且不去说那些马匹的分类问题,仅仅看字眼就知道,重骑兵肯定是要体壮力大,负重载荷大的马,而轻骑兵的要求就是灵活的快马。

前者和后者在速度上是不可能协调一致地。

前者在冲锋时动作较慢,但冲击力较大;轻巧的马跑得较快,冲刺速度快,尤其适于单骑作战和成散开队形作战,而笨重、高大的马在这方面就既不够灵活,也不够机敏。正因为如此,骑兵的这种分类的确是必要的,

重骑兵由于有营地在,这方面就不用蒙古士兵来担任了于是轻骑兵成了他们发展的方向。

欧洲此时的轻骑兵一部分装备马刀以及马枪,一部分装备长矛。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骑兵还佩带手枪,美国的骑兵就配备着左轮手枪(难道是西部牛仔?)。

德国的mp18i式冲锋枪就不给了,虽然冲锋枪骑兵是赵云骑兵队伍中最强的,可是这个太贵,而且太显眼了,对蒙古士兵没好处,这玩意现在还得顾着供应欧洲的交易。

(这几天单位培训,更新不正常,但一定保证平均每天一章!请谅解!)


状态提示: 第一百三十三章 武备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