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奇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元首成长计划》

奇奇看书网(77kshu.cc)

首页 >> 元首成长计划 () >> 31 二次战役(二)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cc/59970/

31 二次战役(二)(1/1)

第三十一章 二次战役(二)

时针指向凌晨一点二十分,离天亮还有大约四个小时。空降兵第二旅六团团长王航要带领着部队攻占3号目标。序号为单位数,且排序很靠前的目标重要性可想而知,情报显示那是一个铁路交叉口岔口,有一个大队的日军把守,铁路东面是绥芬河,东南就是东宁。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明白了,空降兵第二旅的目标根本不是牡丹江,而是绥芬河。绥芬河位于东宁正北,东宁要塞所有的物资给养都需要经过这里。可能部分读者不知道东宁是什么,但是一定听说过东宁要塞。任务要求他在天亮之前控制那里,也就是说,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不到四个小时。

东宁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关东军为长期占领东北和进攻前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修筑的17处军事阵地之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证之一。

这个东宁要塞是侵华日军在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

东北沦陷后,关东军为实现长期占领东北进攻前苏联的野心,在中苏、中蒙中国边境一侧构筑了17处军事要塞,其中东宁要塞是规模最大、功能设施最强的一处。据考证,东宁要塞东与俄罗斯接壤,南起东宁县大肚川镇干河子沟,北至绥阳镇阎王殿,正面宽110公里,纵深50公里。由北天山要塞、麻达山要塞、三角山要塞等二十多处要塞阵地构成的军事要塞群。除此之外,关东军为完善东宁要塞阵地内的设施功能,还在东宁境内修筑了与之相关的大量配套设施,有、兵工厂、医院等设施,构成了由作战区、保障区、支援区三线部署的大型军事基地。东宁要塞因其分布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全、防御坚固、攻击力强,曾被日本关东军称之为“东满永久要塞”、“东方马奇诺防线”、“亚洲最大军事要塞”和“国境一级阵地”。

东宁要塞是日军17处要塞阵地当中动用最多中国劳工修建而成的军事要塞。东宁要塞从1934年6月至1945年8月,日军强行征用大量中国百姓和战俘充当劳工修筑国境筑城工程,为保守秘密在完工后将大部分人杀害。根据东宁军事要塞的工程规模,工事的密集程度等,专家们分析,修筑中这样庞大的军事工程,至少动用17―20万中国劳工。东宁县老城子沟村2万平方米的劳工坟,就是当年日军集中埋葬劳工的场所。据专家考证和幸存者的口证,埋葬在这里的4千多名劳工只是修筑要塞外围的一小部分劳工,那些秘密修筑军事要塞核心工程的大批劳工,被屠杀后葬身何处,至今无人知晓。“东宁劳工坟”是目前发现集中埋葬劳工人数最多的场所,它是历史时代留下的铁证,是中国人民受尽苦难的真实写照。

东宁要塞是日本关东军进攻前苏联的主攻阵地,其战略地位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日本关东军进攻苏联的战略目标而决定,有“东方马其诺防线”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第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东宁要塞由国境线、公路线和自然形成的峡谷线构成了三线一体的军事要冲,与俄罗斯仅一山一水之隔,山势险要,地势开阔,隐蔽性强,形成难以通行的天然屏障,是兵家必争之地。

第二、日本关东军进攻苏联的战略目标――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终点,苏军太平洋海军舰队司令部驻地,被誉为苏联东方的海上大门。东面与日本隔海相望,北面与哈巴罗夫斯克边区为邻,西面和南面分别与中国、朝鲜接壤。边区北边到南端距离为900公里。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既是太平洋的门户,又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与乌苏里斯克铁路交汇点。滨海边疆区的绥芬平原,被日本关东军视为对苏联前哨阵地最理想的战略要地和进攻方向。日本关东军一旦发起攻击,扼制乌苏里斯克铁路的咽喉,即刻切断滨海边疆区与阿穆尔洲的联系,并随即摧毁苏军港符拉迪沃斯托克空军战略基地,解除对日本本土的空袭能力,进而达到占领苏远东之目的。

东宁要塞群,正面宽110k,有四个地下阵地,四个进攻区;要塞群的每个要塞面积都在4万平方米之上,军用公路1957公里,铁路400多公里;有永备工事400多个,永备弹药库84个,机场10个,永备火力点402个,土木火力点511个,战斗指观所111个,钢筋水泥掩蔽部100个,火炮阵地79个,钢帽堡4个,重型火炮为240毫米火炮10门,300毫米火炮8门。东宁要塞主要是为了进攻苏联而建立,人员最多时候有四个师团,一个旅团,两个守备联队,总兵力13万多人。

确定了自己的位置之后,王航开始安排战术,准备进攻七公里之外的某个路口。这个时候,王航显然不知道他即将面临着的是落地之后的第一场硬仗。

欢迎关注信公众号(wap_),《元首成长计划》随时随地轻松阅读!


状态提示: 31 二次战役(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